采访团参观“大师”荟萃的长安汽车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学院
一直以来,“双师型”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都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何处发力,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探索方向。
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培引同施”人才理念,实施“榜样计划、翔越计划、桥梁工程、青苗行动、破壁行动”,以内生成长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扶持体系和管理体系,并逐步完善,为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不懈努力。
据学校副校长谢义华介绍,在学校“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三百工程”的任务目标,其中一个一百工程是培养百名“双师双能型”教师。从学校顶层设计规划上,“双师型”教师已经成为教师进一步提升成长的必备条件。
“大师”引领
以“导师项目制”培养技术技能型“高手”
2012年,“陈良首席技师工作室”获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批准设立,系重庆市首批工作室之一。2015年,升格为“陈良技能专家工作室”,2017年又获批成为“陈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据陈良教授介绍,工作室成立以来,每年都会挑选30名左右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与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以“导师项目制”推动相关技术应用开发。迄今,工作室已完成项目制技术攻关项目22项,申请专利56项,培养出数十名技术技能“高手”。
除此之外,工作室还定期开班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为学校服务,更为社会服务。截至目前,培训学员275名,开展技术攻关项目30项,发表技术文章36篇。
除了陈良无线电调试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外,学校还拥有陈志军技能大师工作室、杨宪福技师工作室等平台。它们在双师教师培养、带徒传技、技术攻关、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打造“孵化摇篮”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关键是教师在提高理论教学能力的同时,能有合适的企业给老师们提供工作、实践的机会。为此,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建成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基地采取“学院+企业”模式。在基地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紧密合作,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专业技术素质、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培训任务。
在教师培养培训过程中,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均配备由企业选派的技术骨干、项目主管等作为“师傅”,并以研修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培训过程以分组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实践操作为主,真正体现在做中教、做中学。
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培训课程,课程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接,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设计技能培训课程,同时编制相应教材,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
培训结束后,合作企业将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教师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完成工作任务、实践操作、问题诊断等形式考察教师培训情况,并根据教师培训效果不断改进、加强课程设置、师傅配备。
“走出去”+“带进来”
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技术研发水平
2018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修订出台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双师型、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鼓励教师“走出去、带进来”,到企业、行业去实践,到生产一线去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技术研发水平。
每年暑假,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顶岗实践、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
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挂职、顶岗实习、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
与此同时,学院也接收了来自重庆环联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鸿捷通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能工巧匠到校承担教师技能培养、学生实习指导、横向课题研究等工作,在提高教学技能的同时,指导校内教师技能提升。
教师“走出去”的同时,学校也充分利用校内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同时,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
2018年,学校评选出469名双师型、180名双师双能型教师。有200名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训,330名教师参加顶岗实践。有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提升了教师的技能水平,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学校领军人才辈出。引进院士1人,有博士和在读博士81人、教授99人(二级教授3人)。学校自主培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人员、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奖等领军人才51人。